参考书籍
《人工智能简史》 作者是 约翰·马尔科夫,这本书内容浅显易懂,基本不涉及晦涩的技术,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 AI 和 IA 之争,从一个侧面思考了技术与人类之间的关系。
SEED 读书会
- Science
- Engineering
- Education
- Design
SEED 读书会是面向亲子的读书会。聚焦科技、工程、教育、设计领域最新成果,帮助孩子们获得世界上最新发生的变革。
今日主题
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 SEED 读书会,我是江川,拥有 10 年的互联网技术从业履历,今天我要分享的是,当下非常火热的人工智能——AI。
为什么我们应该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进展呢?
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遇到的两件事:
大概一个多月前,我跟路人甲聊天的时候,偶然聊到通州区某名校初中的小升初面试题:
如果是你,怎么看待人工智能,是否会取代人的工作,写作文表达自己的观点。
我对人工智能技术一直很关注,但是中学入学竟然会探讨这样宏大的命题,而且竟然有不少孩子能对此发表非常有意义的见解。无论是校方敢考,还是学生能答,都让我非常震惊,这大大超越了我对一般小学生的预期!
前一段时间我吃饭的时候,接到一个推销电话,电话那头听声音是一个妙龄女郎,声音非常动听,我耐心的听完了她的产品介绍,做了一些简单的交谈。在谈话结束之前,可能因为我所处的环境比较吵,对方一直机械的重复一句话:对不起,我没有听清,您能再说一遍吗?我猛然发现,电话那头的萌妹子连抠脚大汉都不是,只是一台跑着人工智能程序的电脑。
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了如此的程度,无论从教育层面,或者应用层面。这些遭遇也是促成 SEED 读书会诞生的原因,我们希望更多的孩子,能有机会了解世界上正在发生的变革,抓住更多机会。
这个话题也自然成为 SEED 读书会的第一个分享话题。
你使用过什么样的人工智能产品呢?有人提到扫地机器人,是的。
今天现场提到的人工智能产品比我想的少一些。我给大家介绍一些我用过的人工智能产品。
- 谷歌翻译
- 苹果的语音助理 Siri
- 各种美颜相机
- 国民应用:抖音
这些产品中,人工智能是它们最底层的关键技术。
谷歌翻译或者百度翻译,现在的翻译软件已经可以做到一定程度的意译,早期只能机械的逐词翻译,有明显的“机器翻译”腔。翻译系统自身在被使用的过程中,也在进化。
Siri 之类的语音助理,则混合了语音识别、语义分析等等技术。
美颜相机和抖音,面部识别、手势识别、人体关节识别等技术。
这些技术都可以归结到人工智能技术的范畴。
上面这些应用大家基本上都用过,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感觉到人工智能的存在呢?
主要原因是大家习惯将人工智能技术,等同于机器人技术,尤其是人形机器人。
其实目前阶段,人工智能技术是一种算法,或者通俗点说人工智能现在只是一种软件。现在的人工智能还不能做到理想中具备真正的智能。
“人工智能” 这种软件与一般的软件有什么区别呢?人工智能是由数据驱动的软件,人工智能的“智能”来源于数据本身,而一般软件的自动化,来自于程序员的指令。
下面我们以大家常见的产品,介绍人工智能在我们身边,是如何默默无闻的为我们服务的。
这是一张有声音的图片哈,大家猜得到这是什么歌曲吗?《我们一起学猫叫》!抖音为 MM 添加了猫咪特效。大家在使用抖音特效的时候,有没有注意过,特效不是静止在特定的位置,会随着人的角度变化发生变化。 支撑这一功能的核心就是“人脸识别”技术。
这就是人工智能看到的图像——实时找到 MM 的面部以及五官的位置。
计算机不是很厉害嘛,算数多快啊!人脸识别有什么难的,三岁小孩都会,计算机就更不用说了吧。
其实不然,有很多问题对人类来说非常简单,但是对计算机却十分困难。
这是一副包含面部的照片,你能看出这是面部的一部分吗,又是面部的那一部分呢?
这就是计算机观察图片的方式,计算机无法看到各个像素之间的关系,只能理解局部的像素。
下面我们解开谜底:
上面的像素是这张照片的某个面部边缘。计算机识别面部的难度除了上面提到的问题外,照片的光线、角度、人物的表情、妆容等等都会让一个人多张的照片,在计算机看来是完全不同的图像。
直到人工智能技术出现,面部识别问题才有了比较不错的解决方案。图中展示的是人工智能对面部 72 个关键点的检测。
上图展示的是人物在不同角度下,人工智能正确的检测关键点的情形,我们看到已经非常准确!
这个技术就是现在美颜相机、抖音特效的核心技术,是不是比想象的复杂。
《尬舞机》 的核心也是图像识别,不过识别的是人体的关节。
人工智能已经可以通过照片,就可以确定人体的关键骨骼位置,并以此判断人的姿态。
抖音里的动作特效,正是得益于这一技术。
应观众的要求,下面我们看一组来自 波士顿动力 的成果,一个人形两足机器人。
这是 10 年前 波士顿动力 开发的两足机器人,解决的是机器人在两足状态下保持平衡、运动的问题。当时的技术尚不成熟,它走路的姿势甚至有点可笑。
10 年后的今天它是怎么样的呢?
如今他已经身轻如燕、飞檐走壁。这 10 年除了动力系统技术的变化,更主要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。机器人在虚拟环境中,如同婴儿一样,不断的尝试运动,学习控制双腿跨越障碍物,最终学习到了飞檐走壁的技能。
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了很多以往依赖程序员编码控制很难解决的问题,这种神奇的系统是如何创造的呢?
这里以监督学习为例。我们只要准备好大量不同的数据,并且标记,这里我们标出易烊千玺的面部。将这些数据交给 AI 系统学习,AI 系统通过这些已知数据获得识别出易烊千玺面部的能力(其实是一个模型,可能包含数万乃是数十万个参数)。
当我们向 AI 系统展示一张从未出现过的照片时,AI 系统同样会帮我们标注出易烊千玺————AI 系统认识他的面孔。
所以,人工智能系统是直接从数据中抽取知识,形成模型的技术。这不同于传统的软件,需要工程师自己去总结知识、规律,并把这些只是编码。
人工智能系统,尤其是现在流行的神经网络系统,我们也无法解释这些网络工作的内部原理,就像我们还无法理解大脑神经元是如何共同工作一样。某种程度上,现代人工智能技术与生物智能有某种共同性。
人工智能技术的前途貌似一片光明,那人工智能距离达到人类的智能水平,要到什么时候呢?
著名的现代计算机之父 图灵,在 1950 年就设计了一个方案来检测,机器是否具备了人的智能:图灵测试。
比如我之前遭遇的人工智能销售电话,就差点骗过我,也许她努努力就能通过图灵测试也说不准。
现在有人工智能通过图灵测试吗? 目前还没有,很幸运。
人工智能被分为 3 等:
- 弱人工智能:只能在比较好的解决特定问题。前面提到的抖音人工智能,就不能去控制双足机器人,它们都是弱人工智能。
- 强人工智能:达到人类智力水平,可以综合解决各种问题,目前还没有出现。
- 超人工智能:智力水平远超人类。
现在的人工智能都是“弱人工智能”,通常只能解决特定问题。也难怪有人戏谑人工智能:
现在只有“人工智障”,不“智能”。
我们已经对人工智能有了大概的认知,人工智能对就业会有怎样的影响呢?
- 智能柜员机取代了银行柜员。
- 华尔街大量交易员被智能交易程序取代。
- 智能驾驶取代司机也是指日可待。
··· ···
近几年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,让很多人深深陷入了“失业焦虑”。
工业革命创造了大量机器,机器代替了人的肌肉,机器是一种物理工具。
人工智能就是“智力”工具。我们不再需要从数据中分析、归纳知识,可以由计算机代劳。
人工智能与失业之间的关系,我们就可以转化为技术进步与失业之间的关系。
如果技术的进步是一场灾难,那人类文明就不会存在,新技术也不会发展起来。
如果人类的目标只是解决就业问题的话,在野蛮时代那真是“全民就业”,每天睁眼就得忙活一天的吃喝,晚上不管吃没吃饱你都得回窝睡觉,明天继续找吃的,全年无休,至死才能来个“万年假”,就业率 100%。
我们也可以借鉴历史来观察技术进步与失业之间的关系。
两次工业革命爆发前后,确实有一批人失去了工作————因为高效率机器的使用,工厂不再需要雇佣那么多工人了!但是由于生产效率的提升,致使人口上升,产生了大量新的工作机会。现代世界人口已经是当时的三倍多,但是这些新增的人口也没有闲着。如果以工业革命发生时的人口为基数,技术革新带来的就业率提升早就超过了 100%。
在互联网时代,每当有岗位消失,就同时有新的机会被创造出来,人工智能时代也是如此。
有一句话总结的很有道理:消失的只是职业,不是岗位!
未来有可能消失的职业,就是今天培养孩子的坑了,重点来了:
那些职业会消失呢?
下面数据是来自牛津大学的一篇论文:《未来职业:工作有多容易被机器取代?》
未来是不可预知的,这些数据给大家做为参考。
我们可以看到,被替代的工作不仅仅是比较“简单”的工作,甚至包含高度专业化的会计、法律、医务工作者。
如何面向未来教育孩子?
从技术角度来说,人类迫于生存,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,需要时不时的处于巨大生产机器的一部分,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,人类机械的那一部分将会越来越少,而人性将是评价个人价值的重要标准。未来个人的审美、创造力、爱好、特长,甚至消费能力,都有可能变成职业。
有大朋友问我,现在培养孩子,应该往哪个专业方向培养?
如果我们回顾 2000 年,那时我们能想象 2010 年的生活场景吗?不能。我们只能保持开放的心态,不要因为自己的历史局限性,显示孩子的未来就好。
毕竟,我们是记忆在过去,活在当下的人,而孩子们,是要生活在未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