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论语言的起源》回答了以下问题:
- 语言的起源
- 语言与智能的关系
- 语言的发明顺序
- 语言的演变
- 民族语言出现的原因
语言的起源
从生物诞生开始,整个世界就是熙熙攘攘的,充满了各种呼喊、呻吟、叹息,但是只有人类产生了语言,而其他的物种依然只有呼喊、呻吟、叹息。。。人们惊叹于语言的精巧、完美,似乎只能出自上帝之手,作为无神论者,这一观点自然是不可信的,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因素,作者花费了大量笔墨驳斥语言神授说。
有的人则认为语言是这些自然发声的高级版本,或者是先民模仿其他动物,基于自然界丰富的声音素材的学习、研究,最终产生了语言。这一观点就有一个无法解释的推论:比如最聪明的猿猴、模仿语言惟妙惟肖的八哥,只要有足够的时间,或早或晚,都会形成语言,在现有的观察中,还没有这样的趋势,显然这也是无稽之谈。
如此一来语言就只能是人类自己创造的,语言属于人类独有的种族优势。一种作者称之为“悟性”或者“智能”、“理性”的东西,在语言的产生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。
语言与智能的关系
一般我们对语言的认识,大多将注意力集中在发声、单词、语法上,然而语言的产生却不是这样的。试想先民第一次见到绵羊:它可以吃草,会“咩咩”叫,有白色毛,摸起来软绵绵的。先民会仔细的分析视觉、听觉、触觉等等所有感官传来的信息,获得这种生物的特征。当他下一次见到这样一只羊,他会在脑海里说:这就是那个会“咩咩”叫的东西。
当先民提取一个事物的特征,并且将某种声音,比如“咩咩”与它关联起来的时候,在他的内心中,就已经产生了“智能”:他分析了一种事物,并且为他赋予了一个符号,将羊与“咩咩”叫关联在一起的。
先民认识新的事物,为它命名,就已经具备了“智能”。从此以后被命名的东西,随他取用,就像他对自然界中的东西具备了某种所有权。
“智能”也必将通过语言表达,当我们思考的时候,在我们内心回响的正是我们的语言。因此作者认为,语言是人类自身“智能”的必然结果,是人类种族属性之一。在极端情况下,即使一个被流放到荒岛的婴儿,他也必将认识周遭的环境,什么能吃,什么不能吃,什么危险,什么安全,认识这些事物的时候,自然在他的内心就产生了语言,也许简陋、不可理喻,但是“智能”为了识别这些事物,语言是唯一的选择。
在我看来,语言就是“智能”。
语言的发明顺序
语言作为“智能”的一部分,在初民口中,自然是粗陋的,充满感情的叹息、呼喊。。。但是人类发出的声音,与动物发出的叹息、呼喊有着本质的区别:
动物生而就是完整的动物,而人一生都在成长,就像他从来都不是完整的人。
蜜蜂生而知道如何构造蜂巢,鸟生下来就知道如何筑巢,等等。作者认为动物是一种有机的机械体,每一种能力都在出生时就具备了,所以动物生而就是完整的动物。但是人类呢?出生的时候袒露着身子,咿咿呀呀,连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都没有,他需要不断的学习,认识新的世界,扩展自己的生存疆域,这样的学习、辨别就需要“智能”,也就产生了语言。人类的语言从一开始,就是与“智能”相关的,即使发出的声音与动物的呼喊无二,但是人类的呼喊是由“智能”指引,而非动物那般“本能”。
语言的演变
“智能”通过语言的形式,认识世界,初人的语言,一定是与他的生活息息相关的,语言中包含着他每天的劳作,初民的语言应当是先出现动词,因为动作最为直接、简单。随着语言的发展,初民需要认识越来越多的事物,他不得不绞尽脑汁命名,在动词的基础上,假借动词产生了名词。先民一定是先认识自身的行为,再认识外部的事物。动词产生在先,名词产生在后。
作者的一些例子非常有意思,比如阿拉伯语有数千个词描述剑、沙漠和骆驼,而对有的概念词语寥寥;甚至有的语言根本没有数量词,因为他们从来不交易,也不与外界交流。语言作为“智能”的工具这个观点是显而易见的,“智能”只发明了用到的语言!
不同的语言携带的是先祖的生活记忆,在家族中也会形成家族语言(方言),这些家族语言互相交融的时候,就会发生很有趣的现象:那些与先祖生活息息相关的词,就会有很多同义词。为什么呢?老王家愿意用这个词形容石头,老赵家觉得另一个词好一些,老刘家又有自己的想法,最后为了交流,大家只能把所有的词都保留下来了,结果就是前面的例子:有的概念词语极度丰富,有的概念又极度匮乏。
语言真实的反映了先民的生活。
由于人类散布于世界各地,有炎热潮湿的玉林,也有一望无垠的雪原,还有宽广的平原,不同的生活环境,造就了完全不同的语言,进而形成不同的文化、民族。由于先民生活的局限性,每一种语言都是有局限性的。历史上人类文明的交融,造就了繁荣。比如繁荣的欧洲,以及欧洲错综复杂的语言亲属关系;比如野蛮的丛林部落,他们的语言,永远只关心自己的小环境。如果欧洲人一直被分散在广袤的丛林中,孤立于世界,那么他们必定与亚马逊的野蛮民族无异:交流造就了繁荣和文明!
民族语言出现的原因
如果语言是人类的种族属性之一,那人类语言就是同源的,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之多的语言、方言呢?作者认为语言作为发声的艺术,即使是同一族群的不同人,他们所说的语言也是存在轻微的区别的,这样的区别来源于送气、呼气的轻微差别,来源于地理、气候、食物等等造成的轻微口腔差异。这样的差异在传播中造成了语言的分化,产生不同的语言亚种。
如果这样说的话,语言的变化是渐进的,是不是从时间上、空间上可以找到平滑的演进路线呢?显然不是的,热带雨林中两个地理毗邻的部落,却说这迥然不同的语言,这样的渐进连续性不存在了,这是为什么呢?来源于仇恨、荣誉感!两个敌对的部落之间由于各自的向心力,产生对彼此的敌对,产生隔阂,断绝往来,语言也在两个部落之间渐行渐远——即使他们近在咫尺。这是特别有意思的一种解释,可以想到这一状态在亚马逊丛林中依然广泛存在。
总结
语言承载了人类的“智能”,多学一门语言,多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,通过不同民族先祖不同的角度,更加立体的认识世界。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包含着历代先民的珍贵回忆,是人类伟大征程的记忆。
看来即使在语言层面,大家各自有各自的局限性。有必要将“交流”上升到个人成长的各个方面,做到 “兼听则明”。
我也更理解小说 《1948》中,真理部删除敏感词的做法,抹杀语言就是抹杀“智能”,消灭一种语言,就是消灭一个民族。
总之没有想到的是,语言竟然承载了如此之深的哲学命题、文化、政治、民族、地缘、文明等等方面。作者见解深刻,娓娓道来的文笔也令我深深敬佩!